2017年4月13日 星期四

病毒培養簡介

更新日期: 2017/10/9

把之前拍的一些正常細胞的照片整理了一下,加上註解做成一個照片集錦重新發佈,順便大概介紹一下病毒培養,不過後來新發的文裡都有重覆寫過,想說這樣整篇文章比較完整,不會變成單獨看一篇文章看不懂


病毒培養的檢驗是經由讓病毒感染特定的細胞之後,病毒在細胞內增殖,使細胞產生特殊的細胞病變,表現為細胞皺縮、變圓、出現空泡、融合、死亡和脫落,稱之為細胞病變效應(cytopathic effect; CPE)。以光學倒立顯微鏡來觀察上述細胞病變,再用免疫螢光法(immunofluorescence assay; IFA)染色做確認,在螢光顯微鏡下可見黃綠色螢光,用抗體的特異性,即可正確判斷為何種病毒感染

常用在病毒培養的細胞,其中五種,如下
1. HEL ( Human Embryonic Lung Cell )
    Organism: Homo sapiens, human / Tissue: lung

2. HEp-2 ( Human Epithelial Cell-2 )
    Organism: Homo sapiens, human / Tissue: HeLa contaminant 

3. RD ( Rhabdomyosarcoma Cell ) 
      Organism: Homo sapiens, human / Tissue: muscle 

4. LLC-MK-2 ( LLC-Monkey Kidney Cell-2 )
      Organism: Macaca mulatta, monkey, rhesus / Tissue: kidney

5. MDCK ( Mardin-Darby Canine Kidney Cell )
      Organism: Canis Familiaris / Tissue: kidney



對於無細胞病變(non-cytopathogenic)有輕微細胞病變之病毒,特別是parainfluenzamumps virus可利用血球吸附試驗 (hemadsorption test, HAd)檢測其存在














如何看病毒培養的 CPE請參照另外一篇 新手上路看CPE






血球吸附試驗 (hemadsorption test, HAd)

更新日期: 2017/12/31

血球吸附試驗 (hemadsorption test, HAd)

流感病毒和某些副粘液病毒在感染細胞後24-48小時,新合成的血球凝集素 (hemagglutinin, H) 表現在細胞膜上,能吸附天竺鼠、雞等動物及人類的紅血球,而產生紅血球吸附現象。對於無細胞病變或只有輕微細胞病變之病毒,利用血球吸附現象,可以檢測病毒的存在;對於有細胞病變的病毒,亦可藉之早期偵測。



以下照片中的HAd是使用天竺鼠的紅血球,在正立光學顯微鏡下所觀察到的血球吸附現象

HAd Test陽性:MDCK細胞 monolayer 上吸附有RBC
HAd Test陽性:MDCK細胞 monolayer 上吸附有RBC



HAd Test性:MDCK細胞 monolayer 沒有吸附RBC
HAd Test性:MDCK細胞 monolayer 沒有吸附RBC

以下照片為HAd Test陽性:MK-2細胞 monolayer 上吸附有RBC
螢光染色結果為Parainfluenza II


HAd Test陽性:MK-2細胞 monolayer 上吸附有RBC
HAd Test陽性:MK-2細胞 monolayer 上吸附有RBC
HAd Test陽性:MK-2細胞 monolayer 上吸附有RBC


HAd Test陽性:MK-2細胞 monolayer 上吸附有RBC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HAd Test陽性:MK-2細胞 monolayer 上吸附有RBC


感謝柏彰幫忙拍攝這些非常清楚的照片!






Influenza Viruses (流行性感冒病毒)


流行性感冒病毒分為A, B, C三型, 其中A型和B型對人類有較高的致病性, 由於A型具有 "antigenic shift", 抗原變異性大, 所以每隔數十年就會發生一次全球性的大流行, 1918年、1957 年、1968年以及1977年都曾發生過大流行,其中尤以1918年所謂“Spanish flu”的全球流行死亡最為慘重,造成至少 2 千萬人以上死亡,且死亡年齡層以二十至四十歲青壯年為主

流行性感冒病毒是有八條單股RNA的RNA病毒, 病毒的表面上有血球凝集素 (hemagglutinin, H)神經氨酸酶 (neuraminidase, N), 血球凝集素能幫助病毒附著在細胞上, 相反的, 神經氨酸酶則作用於病毒離開宿主細胞時, 兩者都被視為流行性感冒病毒的抗原, 並以此兩者作為病毒的編號,例如A型流感H1N1









CPE照片分享 - Adenoviruses (腺病毒)

Adenoviruses (腺病毒)


Ø  腺病毒具有雙股DNA,中等大小(90-100nm),無包膜的二十面體病毒。超過50種類型的免疫學特異性腺病毒可引起人類感染。
Ø  任何人都可能感染腺病毒,但大部份的病人並不會有嚴重的症狀
Ø  腺病毒的傳染途徑通常是經由觸摸或握手,咳嗽打噴嚏,或觸摸到物體表面上的腺病毒,然後再去觸摸你的嘴,鼻子或眼睛
Ø  腺病毒最常引起呼吸道疾病。疾病可以從普通感冒到肺炎,咳嗽和支氣管炎。根據類型,腺病毒可能會導致其他疾病,如腸胃炎,結膜炎,膀胱炎,較不常見的是神經系統疾病。
Ø  腺病毒目前並沒有疫苗
Ø  腺病毒對一些常見的消毒劑具有一定的耐受性,因此,在泳池中加入足夠的氯是很重要的,可防止由腺病毒引起的結膜炎的爆發
Ø  目前對腺病毒患者並沒有特別的治療。大多數腺病毒感染是輕度的,只需要緩解症狀
Ø  免疫系統較弱的嬰兒和人群,較容易因為腺病毒感染而引發嚴重疾病
Ø  腺病毒的感染可經由抗原檢測 (antigen detection)PCR,病毒培養 (virus isolation) 和血清學來鑑定。腺病毒分型通常是利用血細胞凝集抑制和/或用特異性抗血清中和 (hemagglutination-inhibition and/or neutralization with type-specific antisera)或是用分生的方法 (molecular methods)


以上資料節錄自美國CDC網頁https://www.cdc.gov/adenovirus/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病毒培養的檢驗是經由讓病毒感染特定的細胞之後,病毒在細胞內增殖,使細胞產生特殊的細胞病變,表現為細胞皺縮、變圓、出現空泡、融合、死亡和脫落,稱之為細胞病變效應(cytopathic effect; CPE)。以光學倒立顯微鏡來觀察上述細胞病變,再用免疫螢光法(immunofluorescence assay; IFA)染色做確認,在螢光顯微鏡下可見黃綠色螢光,用抗體的特異性,即可正確判斷為何種病毒感染。以下是在做Adenoviruses培養時,其CPE在倒立顯微鏡下所觀察到的形態

以下照片中所用到的相關縮寫如下:
HEL ( Human Embryonic Lung Cell )
HEp-2 ( Human Epithelial Cell-2 )
CPE (Cytopathic effect)
Ad (Adenoviruses)
CMV (Cytomegalovirus)










Adenoviruses (HEp-2 cell) 的螢光染色



2017年4月12日 星期三

CPE照片分享 - 水痘帶狀疱疹病毒(Varicella-Zoster virus;VZV)

水痘帶狀疱疹病毒(Varicella-Zoster virusVZV


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-Zoster Virus (VZV)
Human alpha-herpesvirus
       造成水痘(varicella)和帶狀皰疹(herpes zoster
       原發性VZV感染導致水痘
       原發性VZV感染後,會潛伏在背根神經節(dorsal root ganglia
       VZV復發時,會引發帶狀皰疹
       在美國有3種許可的疫苗可以預防水痘(Varivax®Proquad®)和帶狀皰疹(Zostavax®
       Varivax® (1995授權)
       Proquad® (2005授權)
       Zostavax® (2006授權)


Laboratory Testing

如果對VZV病毒培養以外的實驗室檢測方法有興趣 (IgG ELISA),可參考美國CDC的網頁,網址如下




在水痘復原之後,藉潛伏於寄主的神經節中,以避免被免疫系統摧毀。當宿主免疫力減弱時,病毒便會活化並沿其分布的神經皮節散布,則會造成帶狀疱疹,俗稱皮蛇(shingles)。屬於第四類法定傳染病。



病毒培養的檢驗是經由讓病毒感染特定的細胞之後,病毒在細胞內增殖,使細胞產生特殊的細胞病變,表現為細胞皺縮、變圓、出現空泡、融合、死亡和脫落,稱之為細胞病變效應(cytopathic effect; CPE)。以光學倒立顯微鏡來觀察上述細胞病變,再用免疫螢光法(immunofluorescence assay; IFA)染色做確認,在螢光顯微鏡下可見黃綠色螢光,用抗體的特異性,即可正確判斷為何種病毒感染。以下照片是在做Varicella-Zoster Virus培養時,其CPE在倒立顯微鏡下所觀察到的形態

HEL ( Human Embryonic Lung Cell ) 細胞受到VZV感染後,約數天後出現細胞病變,局部細胞變圓、大小不等,約再12天後,細胞變破碎,呈砂粒狀





下圖是正常的HEL細胞照片, 可與上方照片做比對








VZV的螢光看起來碎碎的,與其他病毒的螢光為完整的細胞不太一樣,有點像腸病毒的非特異性螢光 (下面的照片是VZV陽性的螢光染色,細胞為HEL)






VZV陽性的螢光染色(細胞: HEL)